党史研究|毛泽东与郭亮的革命交往
毛泽东与郭亮相识于学生时代,结缘于共同理想,在追寻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毛泽东就喜欢结交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曾在报纸上公开征友。两人相识于偶然,一天毛泽东和蔡和森洗完冷水澡回来,进校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身材矮小却目光炯炯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便是在长郡中学读书的郭亮,他好奇地问起二人为什么这么冷的天还洗冷水澡,他们便攀谈起来。郭亮与蔡和森交谈间,毛泽东觉得他谈吐不凡、很有抱负,便把郭亮请到屋里坐。从洗冷水澡锻炼身体谈到“东亚病夫”,从湖南时局谈到中国未来,三个人相谈甚欢。不久,郭亮便加入了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毛泽东自传》中口述:“在一九一七年,我和几个友人发起了新民学会。会员约七八十,其中有许多人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中成了有名的人物。参加过新民学会的较为知名的共产党人有:罗迈、夏曦、何叔衡、郭亮、萧子暲、蔡和森、萧铮等。”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潮席卷全国。毛泽东和在湘的新民学会会员积极组织领导学生爱国运动,推动成立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创刊,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发刊词和《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这些文章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的热情。郭亮读到了后,备受鼓舞。正在老家铜官进行反帝宣传遭到搜捕的他,当即说服家人,只身前往长沙寻找毛泽东。他从丁字湾乘船到长沙,按照《湘江评论》上留的发行地址,找到了落星田商业学校,再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郭亮称呼毛泽东为“先生”,向他请教“治病救国”的良方。毛泽东笑答:“我不是什么先生,更不会治病,和你一样,是个学生,也是个寻求救国良方的学生。不过我们三个学生也可以顶得一个先生,俗话讲‘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嘛!”郭亮跟毛泽东谈起了贫富不平等和难民问题,与底层民众生活在一起过的郭亮说起这些,情绪便十分激动,言辞也十分激烈。他说:“这个世界越变越坏,越变越奇了!洋人说声丢了女人鞋子,又是追查又是赔款;中国老百姓把婴儿生在大街上,没看见哪个官老爷放个屁!”毛泽东接过话说:“这个世界的确坏到了极处,黑暗到了极处。解决的方法只有改造!把旧世界的坏东西全部改掉,创造出个新世界来。”郭亮特别感慨:“我读了您的《民众的大联合》,觉得您指出了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力量。我在乡间感受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今年春天农民没饭吃了,富人们一斗谷都不肯借出来,后来100多人联合起来去坐餐吃大户,众口同声不给谷子就不走,结果地主豪绅们乖乖拿出了谷子。”毛泽东听了极为兴奋,也特别赞赏郭亮的实干精神。他又说,要革命,要创造一个新世界,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要一生一世为之奋斗,是一桩毕生的事业。一代不成,下代接着干,像愚公移山那样,而要干成事就要许许多多像郭亮这样有办法、能干成实事的人才。有了这次深入交流以后,毛泽东经常邀请郭亮参加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郭亮也把毛泽东当成良师益友,经常向他请教问题,交流思想。
与毛泽东的交流,就像一束光,温暖着他,也照亮了前行的路。风华正茂的郭亮,就此紧跟毛泽东的步伐,踏上了革命征途。郭亮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在长沙发动群众的同时,冒着危险回到铜官散发《张敬尧祸湘罪状》传单,作“驱张”讲演。1920年6月,“驱张”运动取得胜利。同年7月,毛泽东作为赴京“驱张”代表回到长沙,带回了国内最新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刊物。当晚,在长沙的新民学会,全体会员到场听毛泽东介绍最新时事以及北京和上海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毛泽东提议组织一个文化书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向人们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俄国革命问题用于指导中国革命。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拥护和赞同,湖南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此成立,郭亮也成为第一批成员。当晚两人畅谈现实和理想,中国和世界,一直谈到天亮。在谈到两年前郭亮在张敬尧发起的湖南省议会改选中投岳飞一票的往日趣事时,毛泽东对郭亮说现在光崇拜岳飞已经不够了,现在要崇拜的应该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欲救中国,必须投马克思主义的票。崇拜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郭亮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和介绍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以及俄国革命的文章,经常参加毛泽东组织的学习会,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以及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改造中国的问题。在毛泽东亦师亦友的悉心指导下,郭亮逐渐成长为一位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9月,郭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第二部(小学教师进修班)第三班就读,时值毛泽东在一师附小任主事。两人交往更为密切了,郭亮跟着毛泽东到工人群众中宣讲,一起办夜校。郭亮口才很好,说起话来生动有趣又接地气,很受工人欢迎。同年10月,毛泽东召集新民学会“真同志”会,郭亮、陈昌、夏曦、萧述凡等按照北京寄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成立了长沙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郭亮还打趣地提出根据团章规定毛泽东快要超龄了,问他参不参加团的组织?毛泽东说:“我当然参加了,为了团组织的工作需要,超龄是允许的。”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团组织的书记,还讨论了发展团的组织和如何到青年工人中发展团员的问题。12月,郭亮与夏曦、易礼容等一起参加了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并在学校组织“崇新学社”,办刊、出墙报、开辩论会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是年冬,经毛泽东介绍郭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时郭亮的誓言是“有的人入党,只是献出一张嘴皮子,我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由此可见,他已经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委员长,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任委员,后来增补了郭亮为委员。
1922年7月,郭亮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8月,毛泽东派郭亮到岳州领导粤汉铁路工人运动。在岳州,郭亮办工人夜校、出版《工人之路》周刊、发展工人党员、组建工人俱乐部,很快将工人们组织起来。郭亮组织工人们联合起来对抗粤汉铁路武汉段局长王世堉的暴行,举行的罢工活动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9月8日晚,郭亮得到毛泽东指示,决定9月9日举行大罢工。第二天,郭亮带领俱乐部工人和家属数百人卧轨,遭到武装镇压,死6人伤数十人,郭亮与30多名工友被捕入狱。得知情况后,毛泽东立即在长沙新河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向北京政府交通部发出快邮代电,要求惩办王世堉,并发表《告国人书》的通电,争取到了全省各界和全国各地铁路工人的支持。迫于压力,当局政府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粤汉铁路大罢工取得胜利。
1922年11月1日,粤汉铁路总工会在长沙新河召开成立大会,参会的全省30多个工会组织的代表一致同意组建全省工团联合会。紧接着工团联合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毛泽东被推选为主席,参与起草了工团联合会章程。11月5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毛泽东被选为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干事局总干事,郭亮为副总干事。两人团结协作,开启了湖南工人运动的崭新篇章。
1922年12月,为反抗长沙县署在铜官征收“窑门捐”和“窑货税”,铜官工人派代表找到了时任全省工团联合会干事局副总干事的郭亮商议办法。郭亮带他们到湖南自修大学见到了毛泽东,共同商讨对策。1923年1月,毛泽东在郭亮的陪同下到铜官调查走访,考察铜官陶业工人情况后,回长沙后为工人代表们拟定了成立陶业工会以及免除“窑门捐”和“窑货税”的两个呈文,指示郭亮率代表去长沙县署用当时的湖南省自治宪法与周瀛干斗争。最终迫使周撤销征税,并在呈文上签字表态“励行自治,应予照顾”。抗税斗争胜利后,毛泽东又派郭亮回铜官创办工人夜校,建立陶业工会和基层党组织。在毛泽东和中共湘区委的指导下,中共铜官工人党支部和铜官陶业工会相继成立,铜官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革命事业如日中天。
1923年4月,毛泽东离开长沙到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工作,郭亮继任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继续领导工人运动。1926年8月,郭亮担任省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1927年5月,郭亮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大革命失败后,郭亮到贺龙的第二十军做政治工作,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带领部队进入酃县(今炎陵)一带活动,部队在宣传标语上落款“毛泽东、余西渡”,这支部队被国民党当局称为“余毛共匪”。毛泽东感叹到:“余毛只是余毛,哪有郭亮响亮!在这湘南,余毛两个脑壳也抵不上郭亮一个脑壳值钱!”他要求部队对外宣传以后要打郭亮的旗号,郭亮当时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毛泽东与郭亮在思想上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工作上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一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郭亮牺牲十多年后,毛泽东在延安谈起他时,深情地称他为“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